简答题

从“教育”词源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对教育理解的差异。

正确答案

L.中文“教育”的词源。在我国,“教育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孟子》中的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”一句。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为“教,上所施也,下所效也;育,养子使作善也。”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,在后来的两千年时间里,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词汇。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,在20世纪之前,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,大都使用的是“教”与“学”这两个词。20世纪初,从口文转译过来的“教育”一词取代传统的“教”与“学”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。
(2)西文“教育”的词源。从西文本身去分析,它的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,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,从一种“潜质”转变为“现实”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《理想国》中,应用“洞穴中的囚徒”隐喻进一步将其阐释为“促使心灵的转向”,一种在人的精神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。
从中西方“教育”的词源可以看出,中国更强调从外部来促使儿童获得知识,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,学生是知识的“吸收器”或“存储器”,记诵式的教学由此而来,这是教育中的“外际论”;而西方更强调促使学生独立思考,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和主体意识,教师的作用贵在启发,而不是把结果直接告知给学生,这是教育中的“内发论”。

答案解析

相似试题
  • 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,教育过程可以理解为以下两方面的对立统一,即()

    单选题查看答案

  • 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,对“教学”理解正确的是()。

    单选题查看答案

  • 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,下述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解中正确的是()。

    单选题查看答案

  • 从行政角度对教育管理的分析。

    简答题查看答案

  •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,监所文化更加接近西方上世纪的()。

    单选题查看答案

  • 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出发,学习需要分析的本质是()。

    单选题查看答案

  • 从教育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?

    简答题查看答案

  • 从广义教育角度看,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()的人。从学校教育角度看,教育者主要指()。

    填空题查看答案

  • 一位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,联系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,并激情满怀地朗诵《满江红》以感染学生,从品德心理学角度分析,其做法意在培养学生的()。

    单选题查看答案